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张家卫

大王派我来巡山(第18天)




大堂姐和三堂哥退休后,均在街子古镇租买了房子,每年都会从成都来到这里住上数月,消闲自己的退休生活。


此次来成都,我也早早的就定下了,要来这里住上两日,实地感受这座千年飘摇、劫后余生的四川最美古镇,也要来感受一下“均贫富”口号源头的当下百姓的生活。

街子古镇的名字叫做“街子”。如今的古镇其实也是仿古修建的,与云南的丽江、大理看起来很形似,只是文化不同就是了。


据说,十几年前,曾经有一当地干部向都江堰市领导提交了一份街子镇的古镇规划,却未得到当时领导的重视。不过,该规划让当时的崇州市领导很兴奋,通过积极运作,该规划得以实施,而且街子镇也因此划归了崇州市,那位当地干部也理所应当的成为街子镇规划的首位建设者。

如今,街子古镇的地位和名号、荣誉就多了去了,该有的都有了。报道说。2021年春节全川接纳旅客最多的地方就是这里。不过,古镇的商业味道也就浓浓的飘出来了,赞者有之,叹息着也有之。

古镇的家家户户门前以及每家商铺的门口都有一泓清凉的溪渠绕流而过,这是来自一条叫做味江的河流水,其发源于蜀山皇后四姑娘山的岷江。


大堂姐和三堂哥的屋子就在味江水的旁边,河道很深,两边的树木也很密,属于原生态的山林。秋天的空气中吹过寒气,要比成都那边的温度低上一些。河流的声音哗啦哗啦,清澈澄碧,缓缓的从凤栖山下流淌而过,积水成渊,有一个厉害的名字,叫“龙潭”。


据记载,明太祖的叔父悟空禅师曾在此修行,明建文帝朱允炆为躲避叔父明成祖朱棣的追杀而逃遁至此,藏身于曾叔祖悟空禅师修行的街子凤栖山常乐寺中。公元1425年前后,曾收容侄儿朱元璋出家为僧的悟空禅师在常乐寺圆寂,经蜀王朱椿请奏,明成祖下旨赐名光严禅院。

光严禅院是街子古镇的主要打卡处之一。


受疫情的影响,也是秋意日浓,应是旅游的清淡季节。走在街道上,人不是很多,但古镇无处不在的精美石刻和精巧院落,与亭台楼榭、廊阁飞檐、河流渡槽相融相映,倒更呈现出了一种古朴的味道,古朴凝重,闪着禅意和灵动,恍然间忘记了这是现代人仿古的杰作。

古镇也有不少保护下来的古建筑,朴素、小巧,反映了清代时期西南小镇的民俗风貌。

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瑞龙桥边的广场入口处立有一块青石牌坊,上书—街子古镇。


广场的边上,立着一座高高的清代字库塔,说是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用石条、石墩和青砖建成。塔高15米,塔呈六方体形。白色的塔身上布满了沧桑,折射出川人对于文字的敬畏,怪不得这富庶的盆地里诞生了那么多的墨客文人。

查了查街子古镇的人文历史,果然是山灵水秀,竟有各类文物古迹20多处之多。这里也是发现乌木的地方,藏有不少上好的货色。我也才知道,14年前,我送给台湾吕台年同学的乌木关公像正是来自这里。我来这里的那年,街子镇还是未经规划的老模样。


漫步小镇古街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深宅大院,门厅威严。大门的上端雕刻着【华阳国志馆】,大门两侧的对联则写着“如鉴如衡千秋笔,求真求是百代师”。原来,这是为纪念“中国地方志的初祖”、东晋史学家、崇州人常璩而专门修建的,浓缩了街子古镇的“史”文化。

大家还记得六年前那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吗?还记得那个把辞职信放到桌上,就来了成都的那个女老师顾少强吗?她与丈夫于夫开的那家【远归客栈】,就在街子古镇。有传言说,她因为生了孩子,客栈生意也一般,因此打道回去了老家郑州,放弃了“去看看”的初心。


我去转了转,【远归客栈】的门关着,还有招聘启事,留着手机电话,却并未有转让的字眼。


七月份的时候,顾老师接受了【环球人物】的一个采访说:我最近住在老家郑州,带着女儿、陪着母亲,于夫则在成都经营他们的客栈,现在是旺季,生意最好的时候。

关于她的未来,她说:“没有比自然更伟大的道理”、“我不在意外界的看法”。

不管怎么说,顾老师也算得上为街子古镇涂下了一抹当下人的特立独行。

街子古镇的空气中满是负氧离子的味道,走在街上会忍不住的雀跃。我骑着三堂哥的三轮电动车,走街串巷,警察都远远的行注目礼,这是当地人的待遇。


老同学信德和夫人专程赶来,带来了一瓶邓鸿先生生产的美酒【衡昌烧坊】。新朋友万方先生也专程跑来,神侃之余,请我吃了一顿古镇颇有名气的【王血旺家常菜馆】。

我与大堂姐、三堂哥、四堂哥一起住了两天,进出同行,品茶品酒,聊家常,聊成都,也聊中国和世界,还真是第一次踏踏实实的在成都享受兄弟姊妹欢聚的快乐。


他们带我去当地人才去的馆子吃最正宗的蹄花、豆花、本地鲜笋和牛杂汤,还去了两元钱就可以泡上一杯茶,坐上一上午或者一下午的老茶馆,与老板一起摆起了“龙门阵”……


望着那一桌桌坐在茶馆院子里悠闲自得打麻将的男男女女们,知道这支上麻将桌也就是5元钱一位的消费时,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街子古镇百姓的简单幸福,那就是活在当下,以最满足的心态看待世间一切让自己满足的人和物,其他的视而不见,或者看见了也不说。


四堂哥说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三大伯给他们的家训就是“少言语,少去人多的地方看热闹”。

隐士应该是中国人的一种称呼,历朝历代好像一直有人乐此不疲。想当皇帝的人乐此不疲,与之相对,想当隐士的人也是乐此不疲。也不知道谁会觉得更幸福些呢?

街子古镇上还有一位名人叫唐求。唐末的时候,他隐居在味江山中,人称“唐山人”、“唐隐居”。



他以诗自娱,以诗言志,以诗寄情,把写诗当作自己的第二生命。每有所得,他便会将写成的诗句捻成纸团,放进葫芦中,不曾示人。晚年的时候,他将诗瓢投入味江之中,漂流而去,还留下字句“兹瓢倘不沦没,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因此,拾到的人才说:“此乃唐山人诗瓢也!”

可惜,他的诗仅存35首,后来的人因此称唐求为“一瓢诗人”,其诗名虽然不及同朝代的大小李杜,但《全唐诗》和《唐才子传》里均能找到他的踪迹。


唐求雕像就在街子古镇的御龙桥边,修建的颇为高大。黄昏时节的夕阳余晖照着,透过大树,穿过街巷的瓦檐窗棂,映照着“一瓢诗人”的身躯,真的有些恍然隔世的感觉。一位大叔走进眼帘,也趴在唐求雕像的铭牌前认真阅读,一条大狗徘徊左右,不知道他们又是来自何方的神圣?


街子古镇立着一个标志,好像就是那句 ——我在街子遇见你!虽然被赋予了商业的味道,却也看出了不少来人的仙风道骨,也种下了不少来人心头隐居的种子。


想起贾乃亮唱的那首好玩的歌-《大王叫我来巡山》,与今天的【散记】倒是有些般配。


皇帝也好,大王也好,碰上个好皇帝或者好大王,真的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儿。派咱好活了,巡山也快活,悟空本事再大,也就是一小老百姓,乐哈乐哈、闹腾闹腾就完了,别较真,实在堵的难受,就唱《大王叫我来巡山》:

太阳对我眨眼睛
鸟儿唱歌给我听
我是一个努力干活儿
还不粘人的小妖精

别问我从哪里来
也别问我到哪里去
我要摘下最美的花儿
献给我的小公主

大王叫我来巡山
我把人间转一转
打起我的鼓
敲起我的锣
生活充满节奏感

大王叫我来巡山
抓个和尚做晚餐
这山涧的水
无比的甜
不羡鸳鸯不羡仙

(全文完)


——张家卫成都百日散记(2021.10.15第18天)








230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