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张家卫

名家说禅(2020.11.5第44天)


因为阅读王安石的诗《与耿天骘(zhì)会话》:


邯郸四十余年梦,相对黄粱欲熟时。

万事只如空鸟迹,怪君强记尚能追。


为了加深对“空鸟迹”的理解,我就去找来含有“空鸟迹”一词的其他名诗,阅读起来倒是相映成趣,多了不少的意味深长。


一)隋.杨素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居山四望阻, 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 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 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 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 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 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 临风望羽客。


注:远岫(xiù),即远山。山有穴称岫。

二)宋.陆游 《晚春园中作》

向来春事渺何许,长空鸟迹何由追。

秋千未拆已蓼寞,日暮东风吹彩旗。

三)宋.释印肃 《金刚随机无尽颂.大乘正宗分第三》

四生空鸟迹,六道无见觅。

十二假因缘,了幻元无识。

杨素和陆游的两首诗,关于“空鸟迹”的描写,与王安石有异曲同工之处。而释印肃的诗却别具一格,看起来简单,却孕育着相当的禅意。

释印肃(1115-1169)是江西人,六岁出家,修行颇深,人也是跨了北宋、南宋两个阶段。他的这四句诗,让我这凡夫俗子想了半天,后来还是请教了一位在佛学上颇有心得的北大佩佳师兄,才明了一二。他帮我解读了一下这四句:


“四生是无论卵生、化生、胎生、湿生,都是假相,并没有真正的生。六道也没有踪影,也是假说。十二因缘也是和合而生,并非长久永恒,也是假有,假相。了幻元无识,是说真心、本性的概念也是空的,假有的,为了方便认识,才有了这样的名词,本性是没有分别意识的,所以才说无识。”

佛法中所谓的四生、六道和十二因缘又是什么呢?

四生说的是胎生、卵生、湿生和化生;六道说的是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十二因缘指的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和老死。

佛教认为,人的形体随时可能消亡,但灵魂永存,并在六道中不断轮回转世,在四生中不断反复流转,经过生生死死无数次,循环三界,互相通达。这种生命不断反复流转就是轮回。轮回的原因,是由十二因缘中的第一支无明引起的。无明是指对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无知,由于无知就产生了“行“,即对外在事物的追求。如此,各种不同的“行”会产生不同的业力,正是因为业力的存在为轮回的进行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佛教认为,轮回的场所就是世界,而世界就是由所谓六道组成,众生就是在这六道中不断的流转轮回。

然而,按照释印肃的说法,或者说六祖禅宗的要义,却认为所谓的轮回也是虚无,人性和人事才是佛法的真谛,即心即是佛,换句话说就是佛即是心。

佩佳师兄就着我的求教,另外赋诗一首,我也放在今天,以作日后温习之用:

四生随处生,六道不相同;

因缘和合相,相相无生说。

写到这里,我也觉得今天的文字有点绕,绝非我本意。有点越是想说明白,越糊里糊涂的感觉。其实,这也正代表着我“一瓶不满半瓶咣当”的困惑。

百日百篇的每一天散记,于我而言,记录的是每天的所见所闻,特别是所想,最希望启发的正是我自己,当然也是为自己的行脚留下一份记忆,包括这些混混沌沌的觉悟。

我珍藏着一本2002年出版的《名家说禅》,算是口袋书,胡适先生和钱穆先生当年关于“禅”的演讲和发言都收录在里面,白话文,很好读。我就摘取一段钱穆先生的话,希望可以让今天糊涂的感觉清亮一些:

“慧能的《六祖坛经》中要点固多,但我看来,所当注意的以下两点最为重要:

其一,是佛之自性化。慧能教我们见性成佛,又说言下见性,又说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能含万物,万法在人性中。能见性的是我此心。故说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慧能强调自修心、自修身、自性自度。又说自修自成佛道,此乃慧能之独出前人处,亦是慧能所说之最伟大最见精神处。

其二,是佛之世间化。他说‘万法皆由人与’,‘三藏十二部皆由人置’,他教人明白本性,却不教人摒弃一切事。所以他说:‘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所以他又说:‘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又说:‘心平何用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慧能讲佛法,既是一本心性,又不摒弃世俗,只求心性尘埃不惹,又何碍在人生俗务上再讲些孝悌仁义齐家治国。”

阿弥陀佛!



——张家卫庚子年百日散记(2020.11.5第44天)

4 次查看

Comments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