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张家卫

以色列的中国妈妈们(第77天)

已更新:2022年11月28日

作者:张家卫



轩儿里里外外一把手,她在家里的院子里支上了中国式火锅,说是要犒劳一下我的中国胃。



以色列人的家庭观普遍比较重,理念上与中国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以家庭为中心,亲戚间走动频繁,又由于以色列鼓励生育,因此一般的犹太家庭至少有三个孩子,阿拉伯人的家庭则孩子就更多了。


最近刚刚公布全球人口的数字过了80亿,还说印度的人口明年就会取代中国的第一位置。中国的事儿,从上到下,从来不愿意认错,又人人觉得是高人下凡,因此这折腾表现在方方面面,从古到今,一地鸡毛的事儿多了去了,百姓们只能是一声叹息,阿Q去了。


以色列观念上重视家庭,孩子们多,自然也就是家口大,因此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景象,串门的习俗很流行,每到周末就更是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光,节假日更不待说。



万方教授就不无抱怨地说,天天忙的很多时间就是接待亲戚来家里吃饭,然后再去亲戚家吃饭,一下子还真有些不大适应。


听了这些,就想起我们小时候,好像就是这样,那时候家里普遍不富裕,走亲戚就成了打牙祭的好时光。再后来,改革开放以后,大家都住进了钢筋水泥的楼房,亲戚间的走动真的是越来越少了。


轩儿是热心人,厨房又是能手,她倒是对Ofer家里的亲戚往来很适应,而且也喜欢与玩得来的中国妈妈们一起聚聚,烧烧中国菜,聊点思乡情。



Ofer乐在其中,他说:“我不会做中国菜,可是喜欢吃中国菜。”


由着吃中国菜,我又去了一次赫茨利亚,去了轩儿家,这一次是她的好姐妹,也是中国妈妈们一起下厨,做了一桌子的美味佳肴,特别邀请我来参加,让我受宠若惊。



冯蓓是80后,四川成都的老乡,先生是当年带队去成都学习中医的老师,然后相识相爱,就跟着嫁到以色列了,至今已经有20年了。


小文是80后,先生是中国某国企在以色列建筑项目的主管,一家子算是“随军家属”,算了算,也是来了有三四年,孩子们都在这里读书上学。


吴咏她们都喊吴姐,我与她论了论,她还年轻,然后以“吴妹”相称。


当我说起以色列好像没有华人社团这事,吴妹马上说“我就是以色列华人华侨联合会的会长,而且注册登记多年,连中国驻以大使馆都很重视呢。”


我连连说“眼拙眼拙”,改称“吴咏会长”,大家都笑了起来,吴咏会长也坦承“这两年疫情原因,活动确实停了下来。“


她属于上世纪90年代就来到以色列闯世界的那批人,敢闯敢干,迅速融入当地社会,不仅早拿到了公民身份,而且已经在这里居住了近30年,还是很有发言权。


分析华人华侨在以色列的分布,大概有这样几个部分,早期的主要是香港、台湾和新加坡人。


大陆人主要是改革开放后来闯世界的一批人,但人数很少,还有一些人后来又回去了。再就是,嫁给犹太人的一批中国妈妈。至于河南开封回归以色列的那些犹太人,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但因为种种原因,人数很少,而且成功留下来的主要是年轻人。至于所谓精英人群,比如因为投资、科研等拿到以色列公民身份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综合下来,如果按照华人华侨的定义来统计人数,实在是个难题,吴咏会长以及其他几位中国妈妈们也是莫衷一是,估算了下,也就是千人的级别。



说起不同的人群,吴咏会长说有认识,也有一些交往,比如河南开封来的犹太人,但是以色列的华人都不大扎堆,分散在不同城市,与当地社区融合在了一起。


当然,最大的华人群体是建筑工人,前些日子一位资深建筑承包商跟我说,以色列应该有3万合法工作的华工,还有2万不合法而逗留的华工。


留学生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华人群体,我问过不少的学生以及老师,但是均没有关于人数的一个准确答案,据我与希伯来大学和特拉维夫大学两个主要学校的交流看,每所学校的在校中国留学生也就在百人左右,其他大学人数就更少了,因此我猜想总人数应该也就是在五百人左右。



总之,以色列因为实行犹太国家的政策,除了犹太人,外国人(不仅仅是中国人)想取得以色列的公民身份非常之难,拿工签都很困难,至于夫妻关系签证也是审核非常严格,常常会让人有望而生畏之感。


当然,情况也是因人而异,轩儿和冯蓓就觉得一切按照规矩办就好,不温不火,倒是喜欢以色列这样照章办事的劲儿。


对比一下,还是加拿大国家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来的货真价实,虽然也有系统性种族歧视的诟病,但其移民政策却是真真切切的体现”友好“,尤其是这两年美国对中国留学生赴美设立了种种限制,但加拿大反而敞开胸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欢迎留学生来加拿大,并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友好的工签直至获得永久居留权。


世界上的事儿,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唯有自己知道自己的鞋是不是跟脚。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移民”的话题被中国自媒体热炒,我随便听了听,有一些人就是为了流量和迎合主旋律,在那里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就移民以及涉外婚姻的话题,各说各理,但就我的观察和体验而言,进一步海阔天空还是对的,地球那么大,看看外面的世界和人,才会懂得我们究竟身居的是“井底“还是”大湖大洋“。


人的眼界宽了,脑袋里的数据就多了,智慧也就有了,看问题的角度也就更多了些。



真心感谢中国妈妈们的可口中国餐。

——张家卫以色列百日散记(2022.11.18 第77天)

【《以色列的中国妈妈们》(二),续完,全文4000字】

354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