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知道黄仁宇先生和他的书《万历十五年》,都是因为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万历十五年》一书讲的是明朝的事儿。作者黄仁宇先生是华裔美国人。他出生在湖南,那一年是著名的1918年,发生了好多大事,2000年的时候他过世了。因为《人民的名义》,《万历十五年》才真的火起来,他也火了。但这一年是2017年,他已经去了天堂十七年。
看看眼下中国的那些事儿,却不喜欢再去读《万历十五年》,因为读来读去,无外乎“一声叹息”。
写下今天的文字,是因为我尽管对于他的诸多精彩论述和分析深以为然,但是并不完全同意黄仁宇老先生的结论,黄老先生是同情万历帝,而我认为:万历皇帝是一个好皇帝,万历朝代更是一个好朝代。
《万历十五年》字数不多,仅仅20.9万字。一共七章,主要讲了六个人,章节按照顺序是万历皇帝、首辅申时行、世间已无张居正、活着的祖宗、古怪的模范官僚—海瑞、孤独的将领—戚继光、自相冲突的哲学家—李贽。黄仁宇先生自己写的{自序}和后记{《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应该是本书更值得阅读的拳拳之心。
黄仁宇先生书中开宗明义的一段话是:“所谓的万历十五年,实为1587年,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但在这一年发生的许多琐细小事,却如青萍之末成为帝国走向崩溃的前兆。”
万历帝的名字叫做朱翊钧,1572年,年仅10岁即位,1620年去世,活了58岁,在位48年,算是活得比较久的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百度百科上说:“明神宗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张居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但也耗费了大量帑银。”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诏谕洛阳老君山为“天下名山”。明神宗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二十多年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
“明神宗执政晚期,党争长期持续,导致朝政日益腐败。另外,明神宗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而且此时东北的满族开始崛起,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击溃,从此明朝在辽东的控制陷于崩溃。”
死后由长子朱常洛继位,明神宗死后仅24年,明朝灭亡。
百度百科的观点是明史研究者的主流观点,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也是秉承了这一思路,只是研究问题的方法用了“大“历史观的视角,深刻剖析了”以德治国“而非“以法治国”理念之下的中华之殇。
为什么我认为万历帝是一个不错的皇帝,万历朝也是一个不错的朝代?因为,我认为万历帝不是怠政,我赞同他说的是“无为而治”。
万历十五年,万历帝宣布实行“静摄”,从此不上朝。许多人认为万历帝长年“不朝”,是万历帝怠政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国事艰难的原因。事实上,不上朝和不理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万历三大征”的胜利就是在不上朝的时期取得的。
万历20年至28年(公元1592-1600年)间,先后在中国西北、东北、西南边疆展开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平定蒙古人哱拜(bā bài)叛乱、平定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平定贵州土司杨应龙叛乱,史称“万历三大征”。这三场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困难重重,但最终取得完全的胜利。在君主专制的政体下,如果没有万历皇帝的运筹帷幄,想赢是极其不易的。
朱元璋夺得天下以后,为确保皇权不受威胁,子孙后代长治久安,在总结历代政治得失和自身统治经验的基础上,他精心设计了一整套制度法令,集中体现在《皇明祖训》、《太祖宝训》中。在祖训中,朱元璋不厌其烦地加以训诫,在制度法令、机构设置、皇帝的基本言行、百官的行为规范、后宫的操守等方面,都作了十分具体而细致的规定,建构了权力运作和制衡网络。
黄仁宇先生诟病的文官制度,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明代官僚制度的完善,为万历实行“静摄”提供了条件。
主流历史观点对于朱元璋的描述我就不去赘言了,但是如果从维护皇权的角度看,朱元璋的制度建设非常具有合理性。清朝灭了明朝后,也是几乎全盘照搬了明朝的制度,而康乾更是对朱元璋佩服得五体投地,发出了“治隆唐宋”的感慨。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周卫荣先生撰文评价《万历会计录》说:以白银为主的财政体系转型到明末已基本完成。虽然世间已无张居正,但是十六世纪财政改革是成功的,如此清初才能完整沿袭万历年间的改革成果。
如果将视野再放眼到今天,不自觉的你也会有穿越的感觉,今日之行政制度的出处也在这里,这也是《人民的名义》中诸位大员和人物有似曾相识的原因之一。
打开《明史.神宗本纪》可以看到,关于万历十五年以后朝政的记载,与万历十五年以前的并没有区别。赈济荒灾、整顿吏治、平定叛乱、治理河道、发展经济、对外交往等工作,一个也没有少,私毫也看不出怠政的摸样,反而能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万历的执政能力也在不断增长,许多疑难杂症得到妥善处理。
万历帝作为明朝最大的老板,每天不上朝,改为“静摄”,其实质也是在幕后操纵。他之所以能够这样做,除了制度的保证,另有道家理论的支撑。
我无意于对明朝官僚制度进行褒奖,因为其本身的腐朽自不待言,否则也不会让万历帝选择了道家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皇帝大业,名为“静摄”。
以道家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执政理念,其精髓就在于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明代道教盛行,朱元璋曾多次寻访张三丰,朱棣也是为之大兴土木,修建武当山供奉真武大帝。万历的叔祖嘉靖皇帝更是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问政风格颇为“老道”和洒脱,当然也被当朝和后世褒贬不一。
衡量一个皇帝或者朝代是否好,应该以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安全为目标衡量,而非以“皇帝是否上朝”来衡量。上朝是一种作为,不上朝也是一种作为,有为是一种作为,无为也是一种作为,有为和无为是一种方法,而非目标本身。
【未完待续,明天续(二)】
——张家卫庚子年百日散记(2020.11.13第52天)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