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罗素48岁,应北京大学和梁启超的邀请,他来到中国访问讲学,前后有一年的时间。而这一阶段,还是中国北洋政府时期,也是最为动荡的年景。离开中国以后的1922年,他写了一本《中国问题》的书,他说了些什么呢?
他说:"中国文化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此变化可追溯到西方的"军事"优势,但将来促使中国发生激烈变化的,将是西方的"经济"强势。中国如何应对外来的影响所致的剧变?他建议:"假如中国人能自由的吸收我们文明中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而排斥那些他们觉得不好的东西,那么他们将能够在其自身传统中获得一种有机的发展,并产生将我们的优点同他们自己的优点相结合起来的辉煌成就。"
他认为,中国"只有在避免了两种相反的危险以后才有可能"在"自身传统"中"有机发展",这两种危险一是中国可能会完全西化,其本身具有的民族特性全被磨灭,世界上只不过是多了一个不知疲倦的、聪明的、产业化的、军事化的国家,而这样的国家正在折磨着不幸的地球;二是中国在抵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也许会被逼到除了军备以外,在各个方面都强烈排外的保守主义的道路上去。
96年过去了,如果我们可以回首中国近百年的现代史,不能不钦佩罗素先生的远见和卓识。罗素在长沙讲学的时间,青年毛泽东曾担任过他的记录员。孙中山因为他写的《中国问题》一书而称他为"唯一真正理解中国的西方人"。
1950年,是诺贝尔奖设立50周年的年份,罗素获得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罗素并不是一位作家,但是诺贝尔奖委员会称赞他"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和思想自由",是"西方自由言论和自由思想的无畏斗士"。因此,罗素成为迄今为止少数几位不是靠纯文学而获得这一项大奖的人之一。
2010年的时候,我在母校大连海事大学发起设立了一只教育基金,取名为心海基金,名字来自于校园内那畔美丽的心海湖。二十余年的社会大熔炉的学习和实践,我觉得越是工科院校,越是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科学素养,因为大学不是培养技术工人的地方,而是培养有创造力的工程师。工程师不仅仅是一个职称或者称号,而是创造者和发明者的别称,而只有视野开阔、愿意思索、懂得思考的工科学生才可以成为真正的工程师。
学校执意要做一个基金启动仪式,我说既然基金主题是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那我们就在美丽的心海沙龙咖啡做一场小型沙龙吧。中国最有人文底蕴的当属北京大学,因为航海而足迹最早遍布全球的中国大学非大连海事大学莫属,因此沙龙主题最后确定为"北大精神和海大精神"。
我们邀请了北大光华最受学生欢迎的李其教授,海大79级校友,也是北大校友的中国数码港王英明总裁以及数位北大、海大的知名校友都应邀来到了心海湖畔。当时海大的王祖温校长、文小琴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后来的党委书记郑少南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后来在此基础上独立出去)当时的院长、副院长和教授代表们也都来到了沙龙。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代表作为今天沙龙的主角自然不可或缺。
我记得沙龙日程中没有特意安排致辞或者主讲人,言明围绕主题自由发言。我是当天沙龙的主持人,便开门见山首先念了三段话: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所有的人有同样的思想,而应让每个人以最充分表现他们个性的方式去思考。任何对思想自由和知识传播进行刁难的行为,都应当受到制止。" (《政治的理想》第四章—1917年)
"当代世界的问题,是个人创造性和不断扩大的组织相结合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个人将逐渐失去生机和活力,或消极的服从于强加给他们的条件,由这些个体组成的社会,绝不可能取得进步,也不可能为增进精神财富做出大的贡献。" (《政治的理想》第四章—1917年)
"如果教育得当的话,学习知识的人会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当做一项任务。对现有职业阶层的子女来说,增加所学的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由的和冒险的精神,以及勇于探索、研究的意识。如果通常正式的教育能按这种精神进行,那些聪明一些的学生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适应和取得进步,而我们要做的只是为他们提供机会。知识可以使人类摆脱自然界以及自身的破坏欲的束缚。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建成我们理想的社会。如果我们能教育出无畏的新一代人,那么他们必定拥有比我们更宽广、更勇敢的希望。"(《论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结论篇—1926年)
所有的大家听了之后都沉默了,然后我问大家"知道这是谁写的或者谁说的吗?"大家窃窃私语,甚至有人说是我自己提前做了功课而写的主持词。当我说出"罗素"名字的时候,大家一下子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觉得这才像是大师的语言。我说:"我并不认为这些话有什么特别,而是觉得一个出生在上世纪的智慧长者,1917年和1926年,近百年之前他说给西方人听的话,我们今天听了竟然还是如此的熟悉和心灵颤动,就如同我们自己想说的一样。我想,这应该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我们围坐在满是书架、被布置成客厅模样的心海沙龙二楼,那天的讨论非常热烈,罗素成了大家思辨的主角,校长、教授、校友和同学们平等交流,碰撞火花,思索现实和理想的距离。永存理想,踏实前行成为我们的共识。北大精神和海大精神突然觉得与罗素是如此之近,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好,只要我们懂得反思和思辨的意义。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