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张家卫

"十一" 说说 "Sea Power" 的事儿(四)2018.10.2

写着写着,就没有办法不去罗列1840年之后的大事。无疑,正是因为"海权",英国的强大才可以纵横四海,撬开了"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不管以什么样子的理由出兵,一定是大英帝国的利益为先,不会是以中国人的利益为先。其他的列强国家自然是一丘之貉。日本以一弹丸岛国之力,竟可以完败大块头的中国于海上。"大"并不代表着"强",中国人永远都不要忘记。




据英国学者麦迪森的数据,大清朝时期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GDP的比重,1770年是22.3%,1820年为32.9%。超过英美法,更远超于日本。但是,为什么1840以来,中国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我以为:一是GDP构成的成分存在巨大差异,即大清朝GDP的构成主要来源于农产品,体量巨大却基本上还是家庭作坊式小农经济。而英美等西方国家因为早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海上贸易也非常发达,因此GDP构成成分含金量更高;二是大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奉行天下王土非我莫属的天朝做派,皇帝听不到或者听到了也不喜欢听"海洋国家已经在西方崛起"的故事,因此除了逞强斗狠之外,屡屡臭招,就并不奇怪了;三是大清朝官场的腐化和溜须拍马之风已经成疾,百姓因为长期闭关锁国,又附着在一亩三分地之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耕自己地的小农心态已经固化;四是大清朝长期以来的重农抑商,西方工业革命的文明在这里几乎是与世隔绝;五是大清朝的皇权不允许资产阶级性质的工商业存在,担心这会动摇大清朝的国体;六是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和暴动一直在骚扰着朝廷的精力而烦不胜烦,用教科书的话说,是农民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敲响了封建王朝的丧钟。



而以英国为代表的海洋国家与大清朝恰恰相反。日本则选择了向西方看齐,亦步亦趋。俄国作为实用主义的最杰出代表,在中国这里拿到的大片土地至今决定着中国的版图。俄国苏维埃之后,与中国的恩恩怨怨,同样对中国的道路和国泰民安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美国自两次世界大战后崛起并成为全球新的霸主,海洋战略自然是功不可没。尽管珍珠港被日本偷袭,但是美军随后的中途岛之战(1942),不仅仅扳回了这一局,而且大胜日本海军,扭转了太平洋的战局。



美国人马汉直言不讳地提出:自有史以来,海权都是统治世界的决定性因素,任何国家要称霸世界,并在国内达到最大限度的繁荣与安全,控制海权为首要事务。除了贸易和商业利益外,马汉同时强调海洋军事安全的价值,认为海洋可保护国家免于在本土交战,而制海权对战争的影响比陆军更大。



美国海军上将史塔莱迪说:海洋还将继续对全球事务的发展走势展现巨大影响力—从南中国海的剑拔弩张,到加勒比海的古柯碱走私,到非洲外海的海盗猖獗,到格—冰—英海道(格陵兰—冰岛—英国间的北大西洋海域)的新冷战重启都是如此。或许一些观察家对地缘政治并无兴趣,但在诡异多变的二十一世纪,地缘政治会像挥之不去的梦魇一样,影响着我们的政策与我们的选择。海洋也将深深左右着人类作为的方方面面。




韩国作者朱京哲著作的《深蓝帝国:海洋争霸的时代1400—1900》,则以亚洲人的视角,而非马汉和史塔莱迪的西方视角,从500年的海上帝国兴衰历史,讲述征服海洋不但能够对其他文明取得控制权,客观上将会促进人种、物产和文化的空前交流。



朱京哲认为:中国和亚洲、非洲正在进行的 "一带一路" 设想,将会恢复印亚之间的和平往来,矫正500年来的全球霸权秩序。他也认为:谁主宰了海洋,谁就主宰了世界秩序。




如果我们可以拿个地球仪放在眼前,就会清晰的看到这个地球真的不是很大,难怪拍摄希特勒的电影都会设计一个"希特勒把玩地球"的造型,来影射希特勒"大独裁者"的形象。



2017年11月美国总统川普亚洲行之间,一改华府惯例,用 "印太" 取代 "亚太" 用语。主要角色便是美国、日本、印度和澳洲,制衡中国的用意非常明显,要求对南海有越来越大的发言权,开始成为这些国家的刚需。据刚刚的报道,9月30日当天,美国海军 "希金斯" 号导弹驱逐舰和 "安提坦" 号导弹巡洋舰驶入西沙群岛多个有争议的岛屿12海里以内,说是机动训练,挑衅意思非常明显。



关于中国海军的实力,因为中国航母的下水,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中国海军已经被亚洲默认为亚洲第一,超过印度和日本。新浪军事上的一位刘剑锋的作者撰文说:中国海军已从原有的近海防御转向为近海与远海防御相结合的一支强有力的水上力量,不久之后中国海军不仅能够冲出亚洲,甚至还能与美军掰掰手腕,进行一番较量。



除了世界范围内的包括伊朗、叙利亚等中东地区冲突之外,对于中国最大的海上威胁来自于南海、台湾海峡以及朝鲜半岛。我不是军事问题专家,因此只能以"蚂蚁"一样的眼睛管窥目前的 "海权" 争霸。实事求是的说,对于南海、台湾海峡以及朝鲜半岛的和平我并不持有非常乐观的态度。



目前,美国坚持南海"自由航行权",坚持维持南海海事系统的开放,明确表态美国将南海海域视为公海,并希望南海争议以"多边机制"解决,印太战略便是这一态度的表现。中国一再表示尊重国际法,但是中国同时强调南海主权问题需要在尊重历史和国际法两个维度上进行,并且坚持双边磋商机制。具体而言,就是中国坚持历史上的南海主权,特别是九段线立场。这其中有不少相互间的悖论,这里就不一一道来了。问题的关键是:互不相让,越来越成为地区焦点,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与地区邻居们不断交恶的导火索。



美国作为世界范围内的老大,海上霸主,以及其不想放弃的"亚太"也好,"印太"也罢的全球战略优势地位,还有那一帮恐惧中国的小弟们鼓噪,南海主权争议的本质已经不是一个有关海岛主权争议的单纯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有关亚太区域权力平衡,抑或说全球权力再分配的问题。



美国人认为,或者说很多国家认为,这是崛起的中国与美国在亚太甚至全球争夺霸权的问题。中国的官方一再表态"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但是戴旭、罗援们不这样认为,"鹰派"们认为"决一死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好时机。



太平洋为海洋之母,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最深和岛屿、珊瑚最多的海洋。资源丰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太平洋地区18个国家中,美国、中国、日本还有加拿大都在此地区。经济学家们预测,未来世界的 经济中心将由传统的 欧洲、北美东部转向环太平洋地区。而这一预测的前提就是中国的快速崛起。



海权争霸的历史上,日本作为太平洋国家没少的流血牺牲,不仅仅攻打中国,挑战俄罗斯,与美国开战,都是意图控制东太平洋地区的霸主地位,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究其原因,有一种说法,叫"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意思就是说,日本发动的这些个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因此失败了。其实,反过来想想,如果他们赢了,这事还真不大好说。中国的想法似乎与日本人的想法相近,即取得东太平洋的"海权"。



我们一般知道的就是南海藏着丰富的天然资源和石油等矿产,事实上其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南海航道,这里是东亚国家比如中国(包括台湾)、日本和韩国国家海运的主要路径。这条航线是从印度洋穿越马六甲海峡,通过南沙群岛,向北航行过台湾海峡,再到上述国家。另外一条航线是穿过巴士海峡经太平洋至美洲大陆。南海航道每年约有10万艘船舶通过,南海油轮运载量是苏伊士河的3倍,是巴拿马河的5倍。



南海长期以来就存在各岛礁归属权之争议,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直至20世纪末,一直本着"竞合"的套路,未发生大的军事冲突。主要原因是对这一区域有影响力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印度,还有东盟十国,都致力于经贸发展与合作,因此采取相对保守的"收敛"和"可控"政策"。中国更是提出"搁置争议,合作开发"的南海策略,为这一平衡做出重要贡献。目前,随着中国的主张日益强硬以及美国的强力介入,这一"既竞既合"的平衡暗潮涌动,不确定性大幅度增加。



史塔莱迪的军舰曾经靠泊过台湾基隆港和高雄港,他在书中说:"台湾就像地中海的西西里一样,台湾也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它像是南中国海的瓶塞,扼住韩国、日本、中国以及南方诸国之间的海上通道。马汉在世,一定主張在台湾插旗,建一个加煤站。"



南海虽然是正在进行的冲突热点,但是史塔莱迪特别指出:二十一世紀的重心在印度洋。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已经改制为印太司令部,说明美国的印太战略已经行走在路上,其中指向隐含着对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阻击,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巩固美国及其盟友们的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权"控制能力。



印度洋虽然说比太平洋或大西洋都小,但它占有全球将近四分之一的水域,特別是紅海和阿拉伯湾等几个战略要冲的水域。全球50%的散货和集装箱以及70%的石油均由这里来往,意味着这里是全球贸易的十字路口。【预计五天,明天续(五)】

16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欢迎订阅,获取最新活动、文章:

​小众不小,我们同行!

bottom of page